材料先行,助力广州智造|每日热点

2023-06-28 02:13:15 来源:广州市规划院 分享到:

制造业是广州产业的底蕴和发展根基,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全面打造“5686”体系,其中“5”是指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五大支柱产业。绿色石化和新材料被称为“产业粮食”和“科技发展的骨肉”,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助力从“广州制造”迈向“广州智造”变革的关键环节。

01


(资料图)

产业链的前世今生

1. 前世:“手无寸铁”到支柱产业

石化产业并不是广州历史传统产业,以1958年广州钢厂等涉化企业的建设为起点,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建设为标志,其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支柱产业的过程。

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历程

图源:根据《广州产业发展演进及未来趋势》自绘

2. 今生:石化受限,新材料支撑不足

2.1石化“油头化尾”,盈利能力基本“石”化

油头化尾:广州石化产业上游炼油和下游化工强,中游乙烯弱,上游原油加工量约占全省的17%,下游精细化工中合成洗涤剂等日用化工产品产量约占全省67%,中游乙烯生产能力只占全省的5.6%,整体呈现“油头化尾”的特点。

链条熔断:广州石化产业中游主要为广石化,但广石化乙烯22万吨/年的产量在国内属于较低水平行列,导致广石化“大炼油小化工”结构矛盾突出。乙烯作为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等产品的基础原料,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巨大,而广石化提供的合成树脂远远无法满足下游产业的生产需求,导致产业链条出现熔断、供求脱节的情况。

盈利“石”化:石化产值在广州传统三大支柱产业中处于末位,2021年其在广州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为8.35%,低于电子产品制造业的14.50%和汽车制造业的26.48%。通过对三大支柱产业近10年产值变化分析发现,自2014年起,石化的工业产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中盈利能力最弱的产业。

广州市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历年产值变化图(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广州统计年鉴》

2.2 新材料“智”大“材”疏,对新兴产业支撑不足

基础研究全国领先:广州市新材料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先进材料产业高校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华南理工大学排名全国第二,广州市国家及省级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中,79%依托高校建设。应用端研究以企业为主,金发科技 “一枝独秀”,其他企业研究能力与其差距较大。各企业的应用端研究主要为自用,且已建技术平台分散在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缺乏系统整合。

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广州市新材料以基础材料的优化和改善为主,先进石化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基础材料产值占产业链的94%,企业占88%,形成集聚化发展,但关键战略和前沿新材料企业占比较少,整体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广州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新材料上市企业较少,在产值规模排名前19的城市中,A股上市企业仅排第10,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对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图源:作者自绘

对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广州市新材料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相对落后,主要依赖进口,新兴产业关键材料自给率不足20%,如新能源汽车制造缺高端新能源电池材料、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集成电路缺硅片和光刻胶等,对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够,对“广州制造”到“广州智造”战略实施助力不足。

图源:根据《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

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自绘

02

产业链未来发展建议

1. 发展趋势:新材料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新材料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政策和下游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产值的高速增长,总产值从2011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8万亿元,增长了750%。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0万亿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2. 上层战略:重点发展先进石化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石化走下游,重点发展先进石化材料:《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广州重点优化石化产业链,重点发展石化下游的合成树脂深加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工程塑料、化工新材料、日用化工等高端绿色化工产品。

新材料着力发展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广州新材料产业应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需求打造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特色产业链条。

广东省绿色石化产业布局示意图

图源:根据《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2021—2025年)》自绘

广东省先进材料产业布局示意图

图源:根据《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2021—2025年)》自绘

3. 广州优势:龙头带动,技术领先

龙头企业带动,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广州先进石化材料产业拥有6家百亿企业和18家十亿企业,拥有全球第二的改性塑料企业(金发科技)、全球第三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商(沙伯基础),其技术水平与市场规模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高性能塑料及树脂、专用化学品及材料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在大湾区层面,广州先进石化材料在人才、政策、区域竞争、应用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战略材料需求大,前沿新材料技术领先:广州位于大湾区地理中心位置,处于原料1小时供应圈的核心,广州及周边城市未来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对关键战略材料需求大。前沿新材料技术领先,拥有全国唯一的3D打印国家级孵化器,生物医用材料、石墨烯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全球第二、国内第一放疗耗材生产企业科莱瑞迪,维力医疗、卓德嘉薄膜等企业技术全球领先。

4. 发展建议:石化“油外化内”,新材料发展栋梁之“材”

4.1石化“油外化内”,重点打造先进石化材料产业链

外联内聚,实现跨地域“油外化内”:石化产业受制于乙烯产能,基础化工原料本地供给不足,要摆脱供求脱节的困境,须发展下游高价值的先进石化材料产业,同时积极谋求外部原料供应途径。

油外——积极对接惠州揭阳、湛江茂名等广州周边石化基地的乙烯及基础化工原料资源,通过管廊、海运等方式,保障基础化工原料的供给。

化内——通过做精做细,拉长原料综合利用产业链,提高最终产品档次,重点发展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生物化工等附加值高、市场广阔的高端绿色化工产品。

打造先进石化材料产业链:充分发挥金发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与本地重点发展产业对接,打造“原油炼制—合成树脂—改性塑料—塑料及橡胶等制品—制品应用—材料再生利用”的先进石化产业链条[1]

4.2 新材料打造5大特色产业链,提前谋划前沿新材料

发展栋梁之“材”,打造5大特色产业链:广州要实现从“广州制造”到“广州智造”,作为产业源头和基础的新材料应起到先导作用,针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重点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栋梁之“材”,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用新材料、新型显示用新材料、集成电路用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产业链5大特色产业链[1]

广州市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方向示意图

图源:根据《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自绘

提前谋划前沿新材料:国内前沿新材料处于产业概念期和导入期,利润和附加值高,竞争小、市场潜力大,且作为支撑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材料,是国内外发展的热点。广州应充分利用自身在3D打印、生物医用材料、石墨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完善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为广州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先机。

完善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鼓励终端应用龙头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开展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围绕关键材料和技术,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全链条协同攻关,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推动产业载体建设,围绕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材料、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设置前沿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组建前沿新材料产业基金。布局建设一批公共研发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建立专业型孵化器、加速器,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研发成本。

03

产业链空间布局构想

1. 现状布局情况:中心清退、东南集聚

广州市在2015年底前分三批完成搬迁或关停并转319家“退二”企业,华南快速路三期-广深高速以南、珠吉路及其延长线延伸至珠江以西,沙湾水道以北,广佛交界以东的总面积约109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基本实现清退。全市石化产业逐步向东部、南部集聚发展。新材料企业以黄埔区为主要载体,初步形成广石化、中国纳米谷、广州先进材料创业园、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四大新材料产业园。

广州化工企业分布情况示意图

广州新材料企业分布情况示意图

2. 国内外案例借鉴

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城:距离柏林市中心约20公里,是德国最大、欧洲第四大科技城。其建设强调“大园区”的概念,将新材料产业与科研、应用端相结合,研发、培训、生产和服务紧密融合,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形成“产-学-研”产业链条,构建内生性创新园区。

中国纳米谷:未单独设置大型的材料园区,而是与应用端结合,布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内,并与周边的科教创新区、智能制造园毗邻,与科研和应用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城功能布局示意图

图源:互联网

中国纳米谷规划示意图

图源:互联网

3. 未来空间布局构想:一核多区,广结良园

一核多区:结合现状龙头企业和各区细分产业集群布局情况,因势利导,打造以黄埔区为核心,以南沙区为重点,以花都区、白云区、增城区等为优势区域的“一核多区”总体空间格局。

广结良园:考虑新材料与应用端密切联系,结合国内外案例及广州市产业用地紧张等实际情况,建议新材料园区建设采用“广结良园”的模式,不单独设置大型新材料园区,而是采用与应用端产业园区合并设置的方式,在现有及规划的产业园中进行改造或者新建,形成集材料-应用-产品于一体的全要素产业集群。

广州绿色化工和新材料总体空间格局示意图

图源:自绘

注释:

[1] 《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

供稿|规划设计二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